2)第四百四十七章 人各有志_韩四当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江浦,不晓得韩四的事,禁不住问:“后来呢?”

  “制台奏请朝廷调派大军去平乱需要时间,而上海那边又不能没有朝廷命官,毕竟不只是涉及到平乱也涉及到江海关的关税。所以一听说韩秀峰还坚守在上海,便命他署理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关监督……”

  郭沛霖将韩四在上海的事一五一十慢慢道来,说完之后又唉声叹气地强调道:“杨能格身为苏松太道,身负与洋人交涉之责却对洋人是避而不见,可洋人又讲究对等,说按例领事与道台同品,副领事和通译官与知府同品,韩秀峰只是个正五品的同知兼江海关监督,品级不够、官职不高,让他跟洋人怎么交涉?”

  杨能格写得一手好字,在京城时风光得很,连王公大臣都争相派家人去求字。不过杨能格的迂腐跟他的字一样有名,查文经不光晓得而且领教过,不禁叹道:“杨能格最看上去捐纳出身的官,韩秀峰在他手下当差自然讨不着好。”

  “如果只是瞧不起韩秀峰的出身也就罢了,可他现在是为了自保把韩秀峰推出来背锅!”

  “这对了,要是不倒打一耙,那他就不是杨能格了。”查文经想了想,又问道:“仲霁兄,韩秀峰是你保举的人,现而今他落难了,你有何打算?”

  “自然是要保的,要是坐视不理见死不救,让我将来怎么跟段倬云和黄钟音交代。”

  “你打算怎么保?”

  “本打算求皇上让他来江北大营戴罪自效,不过想想不合适。”

  “你要是愿意去求琦善,琦善应该会给这个面子。”

  郭沛霖不是放不下身段去求现而今是破鼓万人捶的琦善,而是觉得韩四不一定愿意回泰州,只能苦笑着解释道:“耕六兄,你虽然不认得韩秀峰,但应该听段倬云提起过,韩秀峰这个人年纪虽不大,但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可圈可点的,可惜胸无大志,之所以出仕为官,只是为了摆脱冷籍,好让他韩家子孙将来可以念书考功名。”

  “这我倒是听段倬云提起过,”生怕冷落何俊,查文经又回头道:“晋孚兄,仲霁说的这个韩秀峰,就是正月里率一千乡勇坚守万福桥,阵斩长毛四百多的前署理泰州州同。”

  “想起来了,有所耳闻。”想到张翊国昨晚来拜见时递上的履历,何俊若有所思地说:“张翊国好像跟他一起打过长毛,好像就在万福桥。”

  “正是,只是没想到这二人竟如此倒霉,明明死心塌地为朝廷效力,却落得被革职查办的下场。”

  “张翊国一定要保,要是不保真会寒了那些敢用命的文武官员的心。你们二位刚才说的韩秀峰一样要保,他原本就是我江北的官员,做那个松江府同知兼江海关监督本就是临危受命。”

  “保自然是要保的,只是怎么保。”郭沛霖无奈地说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kehou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