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7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_大明最狠总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相结合,主要把流民安排到其他比较稳定的地方,或者修建城池、新设郡县安置流民。

  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大规模的流民,有许多流民被遣返,结果是大量的流民在回乡路途上死亡,那些被安排入籍其他地方的人很多都沦为了奴隶,有些则参加农民起义造反了。

  隋唐时期,官府比较开明一些,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,比如开仓赈灾,废除暴政法令,减免赋税,以途挽救统治危机。

  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成效,但从整体上来看,收效甚微,流亡现象依然屡有发生。

  宋朝时,将大量流民招安为官军,结果造成“冗兵”现象,造成朝廷很大负担。

  明朝中期,以严厉的户籍管理、疏散和镇压对待流民,特别是荆襄一带流民起义,就是因为官军杀戮过重,导致流民直接造反了。

  产生流民的原因,不外乎天灾和人祸两种,如果两者叠加,便一定会造成“赤地千里、流民百万、盗贼蜂起”的情景,动摇国家的统治根基。

  到了明末,流民问题是天灾和人祸两者叠加的结果。

  当然,明朝灭亡,原因更为复杂。

  可以这么说,在大一统王朝中,各王朝的灭亡原因,以明朝最为复杂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“快快快,滚回去!”

  在山西中部前来大同府的官道上,大同府的衙役们设卡拦截。

  这是大同知府邹桐的命令,禁止外地流民进入大同府地界。

  流民在外地是生是死与他无关,但进入大同府后,要是流民数量太多、死亡的人太多,都会影响邹桐的政绩。

  “求求你,放我们过去!”

  有流民哀求着。

  “滚,大同不欢迎你们!”

  衙役们无动于衷,大声叱喝驱赶着,他们挥动着刀或棍棒,凶神恶煞般。

  对于没半点值钱之物、说不定看不到明天太阳的流民,纵然部分衙役有怜悯之心,也必须遵命行事。

  流民们得知在大同镇有官兵施粥才赶来,设卡的官兵无法浇灭流民们求生的欲望,他们通过小路或者翻山越岭进入大同府,邹桐无法做到把所有小路都堵死,他只能减缓流民进入的速度,无法完全阻止流民。

  大同城四道城门外,每天都有新的流民到来。

  邹桐让衙役在城门外严密把手,就算不能完全阻止流民来大同,也不能让流民入城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中旬这天,邹桐来到总兵府见到姜瓖。

  “姜总兵啊!你设粥引来无数流民,那是招惹麻烦啊!求求你别再施粥了!”

  邹桐委婉地向姜瓖诉苦。

  姜瓖是个狠角色,又有把柄被他捏着,他语气不敢过于严厉,以免惹恼姜瓖。

  姜瓖冷冷道:“邹大人,就算没外地流民进来,在大同地界的流民,你从来都是不闻不问。”

  邹桐“苦笑”道:“姜总兵,本官是无能为力,死几个流民,没什么大不了!求求姜总兵别再施粥了,那些流民死活对总兵没影响,总兵练好兵去打建奴才是本职工作!”

  姜瓖很不爽,冷冷回应:“邹大人,本将军如何做,用不着你来教!我倒是奉劝邹大人,做个好官!”

  对于这种狗官,姜瓖懒得跟他客气。

  一个是不顾百姓生死的贪官、一个是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军官,相互之间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,道不同不相为谋,双方不欢而散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“该死的姜瓖,尽给我惹麻烦,迟早会有人收拾你,你不会有好下场!你要么被陛下处死,要么死于建奴之手!”

  邹桐回到府邸后,自言自语骂着姜瓖,把姜瓖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在总兵府内的姜瓖,心情有些烦躁,流民越来越多,该如何处理?总不可能无限期地施粥。

  姜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,作为幕僚的赵天麟亦在此。

  他说道:“姜总兵,若是这样发展下去,流民越来越多,我们说查抄的粮食,恐怕只能支撑数个月。”

  姜瓖急道:“你可有解决之法?”

  赵天麟道:“卑职已想到了办法,只是方法有些特殊,就看将军敢不敢做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kehou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