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48章 这样的情怀_重生狂野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关于联想柳总和倪观澜的争执,有各种各样的说法。

  主流的说法当然是所谓的贸工技和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之争。

  然而,不管外界或者当事人怎么解释分析,对于王弘毅来说,一切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。

  倪柳之间的分歧从94年六七月份便开始了。

  当时随着国际电脑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,联系的业务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。

  与此同时国家调控宏观经济,政府采购减少,联想失去了最主要的一块销路,公司业绩持续下滑。

  人民币又持续贬值,进口零部件成本大大提高。

  这一系列的原因,导致国内电脑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。

  1989年,国产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为高达67%。

  1993年,国产电脑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猛降到了22%。

  国产电脑可以说是溃不成军。

  联想作为国产品牌的龙头,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。

  面对这种局面,国内的科技公司、电脑公司,纷纷改变了发展思路。

  基本上都放弃了最艰辛的自主品牌经营,转而做起了跨国品牌的代理商。

  竞争不赢,就主动靠过去,给国外品牌打工,挣点辛苦钱。

  于是,长城代理IBM,方正代理DEC,四通代理康柏。

  风头最劲的史欲柱转战保健品。

  何去何从,如何突围,摆在了柳总和倪观澜的面前。

  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突围方向,于是便发生了分歧。

  作为联想高科技的象征,倪观澜是联想汉卡的发明人,面对汉卡市场江河日下的境况,他决定选择芯片作为突破点,为联想打造新的技术制高点。

  “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,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,不仅能应对国外品牌的竞争,甚至能走出国门,把战火引导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去。”倪观澜的想法很直接,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落后造成的困境。

  当然,这也是一条最为艰难和不确定的路。

  在国际上,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芯片技术的方向。

  如果联想能够芯片技术上实现自主产权知识,无疑将为联想打下坚实的基础,助其成为全球电脑行业的领先地位。

  倪观澜不仅是理论派,更是实干家,他认定了芯片的方向,于是四处本周,到尚海,飞新港,到处招揽人才。

  促成联想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意向,准备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,立志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。

  “龙芯”的概念,便由此而来。

  这个设想,得到了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的热情支持,甚至准备推动国家投资计划。

  然而,这个计划,却遭到了柳总的坚决反对。

  柳总的想法更加现实,他认为自主研发芯片,看似美好,然而风险巨大,以联想目前的实力,根本无法支持。

  “我们不得不承认,我们在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kehou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